
“温州模式”震动全国,引起中央的重视。更出奇的是,温州民间的海涂造船居然打人国际市场。这个消息恐怕会让一些苦盼订单的国有船厂老总们大吃一惊。
温州乐清市管辖的黄华、七里港两镇,位于阮江人海口,以在海涂建造海船而得名。近来,远渡重洋而来的老外竟在这片海涂上与当地的私营船厂老板谈船舶交易,这连当地的船厂老板都感到意外。
乐清的海涂造船兴起于8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年造船量约30余艘,产值约1.3亿元,以承建3000吨级散货船、2500吨级至3500吨级汽油船和1200标准集装箱船等中小型船舶为主,现欲建造5000载重吨的汽油船。乐清造船以民营为主,国有船厂仅占3%0此地造船的另一个特点是附带船舶和船用产品交易,由于近年来名声在外,一些外地船舶开到此地,船主按自己的需求,既可将吨位小的船舶换成吨位大一点的船舶,也可将吨位较大的船舶换成吨位较小的,其间的差价由船主与该地造船厂自由商谈。当地造船一般不愁销路,有的船主买下老旧船,经改装修造后再易手,获利颇丰。据当地人介绍,乐清之所以能吸引客户,主要是因为这里修造的船舶质量过硬,这些年来所改装、修理、建造的船舶“没有出过事”。而且,这一带集聚着从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前来的造船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不是因为原来的国有船厂倒闭而自谋出路,就是嫌原单位经济效益太低,因此到这里来“捞现的”。乐清地区现有外地造船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工等)逾千人,受雇于当地大小船厂,基本处于流动状态,干完一个合同再寻出路,基本没有“下岗”人员,当地船厂也无任何负担。
总的来看,乐清船舶修造业的最大特点是成本低,主要体现在雇工便宜和设施简易。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广阔的滩涂上,一个接一个的简易船台一字排开,有的船台仅数个铁桩支撑,到处锈迹斑斑。几艘3000吨以上的船舶正紧张建造,飞溅的焊花和此起彼伏的敲打声,显示着乐清民间造船业正进人又一个新的高潮。
乐清市东方月A白修造厂是乐清造船业的龙头企业,位于七里港镇,是乐清第一家搞外贸出口的民营船厂,仅今年交易总额就达3.5亿元,占乐清船舶修造业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厂长陈通考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该厂刚刚获得外经贸部批准的“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可以直接与外国船东商谈船舶出口事宜。以前,该厂向日本和新加坡各出口过3条驳船和2条散货船,但属委托经营,手续繁杂,现在方便多了。据陈介绍,当前,该厂已与阿联酋船东达成协议,将为其打造两条5000吨级和两条2500吨级的油船,目前还有马来西亚、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前来洽谈。看来,较低的船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陈通考也感叹,面对国外船东的要求,下一步得完善科学管理,健全设备设施,提高质量,不然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
乐清船舶修造业和船舶交易是从小木船起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钢质海船的。80年代中期,乐清人买下从部队淘汰下来的船舶,经改装后再出售,其资本积累方式仍然是温州特有的“小农经济资金积累”。但他们敏锐地看到一个潜在的市场,即船舶逐渐走向大型化、高速化、集装箱化的今天,国内外仍然存在对各类中小型船舶的需求,而有这类需求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航程较短,载货量不大,且船东为财力所限,只能寻求成本较低的船舶以降低营运成本,因此为乐清造船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再者,乐清船舶市场的繁荣,与当地政府的扶植政策不无关系,工商、税务、港务、海事等部门为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重点扶植了几个民营造船企业,政策相对宽松,使这些船厂没有后顾之忧。还有一个原因是乐清船舶市场非常开放,信息沟通很快,大一点的船厂都有自己的网站,福建、江苏、山东、东北等地的中介机构与之往来频繁,建造一条船需要什么船用产品,只需要一个电话或一封电子邮件即可到手;往往一条船还在建造中,就已有几家订户前来商谈。因此,这里的船舶建造尚处于原始阶段,但船舶交易早已实现现代化。